專科醫療Features

>Features

【媽媽手】

媽媽手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 
媽媽手真正的學術名稱是狹窄性肌腱滑膜囊炎(stenosing tenosynovitis),典型的症狀是手腕在大拇指側的疼痛。而媽媽手並非是媽媽的專利喔!舉凡帶小孩、阿嬤或新好爸爸都是好發族群。在門診中看過的患者包括:單手端著沉重餐盤的服務生;長期打字的媒體工作者;整天幫顧客洗頭的美髮小姐;手持沉重相機的攝影記者。

shutterstock_189254681
主要症狀
大拇指近手腕處出現持續疼痛及腫脹,
甚至無法使力。

嚴重會出現緊繃的感覺,大拇指活動受限,有時可觸摸到凸起的腫塊。當使用腕部或手部工作時,經常使疼痛加劇,尤其當用力握住物品或扭轉腕部時使疼痛加劇。

中醫認為乃營血不足,筋失所養,加上局部過勞導致氣滯血瘀而至此病的產生。


中醫療法
初期:氣滯血瘀,患處有輕度腫脹、紅腫、按壓疼痛不舒、舌紅苔薄微黃、脈弦澀。
方用小活絡丹加黃柏、丹皮。
日久:長期勞損導致手腕酸痛無力、休息減緩、喜溫喜按、舌淡苔薄白、脈沉細。
方用:黃耆五物湯加薑黃、桑枝。

針灸療法
取陽溪為主要穴位,配合谷、列缺、外關、曲池等穴位,得氣後再留針20分鐘。再配合中藥服用,可以得到不錯的療效。
【陽溪】當手大拇指向上翹起,拇指下方腕橫紋前出現兩條筋,就在兩筋間的凹陷處。
【合谷】位於手掌虎口頂端。
【列缺】兩手虎口交叉相握,左手食指在右腕的背部,而食指尖下就是列缺穴。右側亦然。
【外關】在前臂背側,當陽池與肘尖的連線上,腕背橫紋上2寸,尺骨與橈骨之間。
【曲池】肘橫紋外側端。

jpg
平時要如何預防「媽媽手」復發?
(一)抱嬰兒時,盡量讓五指拼攏,手掌、手腕成水平狀,平均分攤嬰兒的重量,可避免只由虎口及大拇指承受嬰兒的體重。
(二)哺乳時注意不要過度使用拇指,或是持續時間太久。
(三)日常生活或工作中,必須避免拇指長時間、經常重覆的動作。
(四)疼痛症狀消失後,可配合正確的伸展運動和肌力訓練。


本文僅供學術參考和交流,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,謝謝!
go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