專科醫療Features

>Features

【異位性皮膚炎之中醫治療】澄品醫師群

b0b1a0e75377549ac6049a1d71841922

【澄品中醫】
10歲的李小妹妹由媽媽帶著來看診,媽媽一開口就說妹妹從小就受異位性皮膚炎困擾,雖持續有在治療,但求助無門、狀況時好時壞,常常還是皮膚紅腫發癢,睡也睡不好,看了令人心疼。觀察患者的雙手可以發現,除了紅腫的部分之外,周圍皮膚都有粗糙脫屑的現象,還有地方破皮滲著組織液,新舊癢疹交替出現,造成好像「體無完膚」的樣子,不但搔癢難耐,也讓年紀幼小的妹妹遭到同學異樣的眼光。
患童膚疹色鮮紅腫脹,遍佈手臂,搔癢難耐,屬於風熱證型,涂醫師用藥以清熱解表,疏風止癢的藥方,搭配外用中藥藥膏塗抹患部。經過幾次回診,搔癢的頻率大幅減低,程度也不如以往嚴重,滲血的範圍漸漸縮小,只剩下粗糙的部分尚未復原,需再服藥一段時間。


關於異位性皮膚炎
在臺灣,異位性皮膚炎的盛行率不低,約是3-10%左右,許多都是從嬰兒時期就開始出現症狀,部分有機會在青春期逐漸恢復,但也可能會終其一生受其所擾。異位性皮膚炎是濕疹的一種,一開始是皮膚出現紅腫、癢的現象,有些地方會有乾燥脫屑的現象,想當然爾會情不自禁去抓,抓破之後就會流血及組織液,留下抓痕或結痂,而且容易遭到感染,感染後的皮膚就變得更加脆弱,更容易被誘發異位性皮膚炎,如此不斷反覆發作,像是揮之不去的夢魘。

異位性皮膚炎是由遺傳、環境因素所造成,根據觀察,患者常伴隨出現過敏性鼻炎、氣喘等過敏性疾病,故稱為「過敏三聯徵」。嬰兒通常會先出現在臉頰、頭皮,以及關節的伸側。長大一點的兒童則分佈範圍較廣,比較集中在肘彎、膝膕窩等關節屈側或是頸部,此時已經會出現苔蘚化的現象。到了成人期,分佈與兒童差不多,但皮膚的苔蘚化會更明顯,皮膚更粗、更厚,色素沉澱也更明顯。


從中醫的角度來看,異位性皮膚炎是因先天正氣不足,加上後天外邪刺激所引起。

所以急性發作期先以袪除外邪為主,治法可分為祛風、利濕、清熱,視風、濕、熱的程度來調整藥物,常見的處方有:消風散、龍膽瀉肝湯、溫清飲等。而慢性期則以健脾利濕,養血潤燥為原則,常見的處方有:四君子湯、參苓白朮散、當歸飲子等,臨床上常見患者多種症狀混合著一起出現,故要隨時視患者狀況調整用藥

針灸也有治療異位性皮膚炎的好方法,常用的穴位
曲池穴:疏邪熱,利關節,祛風濕,調氣血。位在手肘折彎時中點的位置。
jpg

合谷穴:疏散風邪,開關通竅,清泄肺氣。位在虎口併攏肌肉凸起最高處。
jpg

血海穴:調血養血,宣通下焦。對側手掌蓋住膝蓋,拇指尖部指到之處。
jpg

陰陵泉穴:運中焦,化濕滯。小腿內側上端,脛骨轉折凹陷處。
jpg

三陰交穴:補脾土,助運化,通氣滯,疏下焦。小腿內側,內踝尖之上四支手指頭,脛骨後方。
jpg


異位性皮膚炎要如何保養?
1. 避免接觸刺激性物質及過敏原
2. 隨時注意保濕,勤擦乳液
3. 皮膚不可過度清潔,也不可以使用過熱的水洗澡
4. 保持良好作息及飲食習慣以避免刺激

異位性皮膚炎發作時搔癢難耐,易造成注意力不集中,又容易造成皮膚乾燥、脫皮、苔蘚化,影響外觀,對於學齡期兒童影響甚大,應儘早治療。家長也需在治療過程中耐心陪伴並引導孩童配合醫師的治療,除了按時服藥之外也要養成良好的日常生活習慣,共同對抗頑疾,還給孩子美好的童年回憶。


本文僅供學術參考和交流,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,謝謝!
gotop